莫兰特中国行观察:内容设计实验,与粉丝共创
音乐骤然响起,仿佛打开了人群中的某个开关,手机镜头迅速对准了场地的一端。莫兰特以风驰电掣的步伐跃入视线,宛如冲进了一场熟悉的派对。前方的球迷们完全没有预料到他的速度之快,有人本能地后退一步,有人则紧张地凑上前来,屏住呼吸,试图保持最佳的录制角度。
主持人试图叫住他,让他按照流程进行开场,但莫兰特如脱缰野马般难以追赶。在闪光灯的闪烁和尖叫声中,他击掌、跳舞,尽情地享受着这一刻。之后,他才重新站回球场中央,拿起话筒用中文与大家问好。
这是上周莫兰特在中国行的首次亮相,在深圳举办。他以一种反常规的开场方式,让球迷们从一开始就不再只是观众,也奠定了整个中国行的气质与基调。耐克品牌在此次中国行中,从未将莫兰特置于被观看的位置,而是让他在人群中奔跑,通过赛事、对话、训练等方式,与中国球迷、年轻球员建立了真实的连接。
莫兰特在活动中强调“能量”二字。在深圳的“打出名堂”公开训练课中,他以严肃的态度参与其中,不仅全程参与,还频繁介入教学流程,亲自示范篮球技巧。他向主持人确认“energy”的中文发音后,向在场的年轻球员大声强调。
他的投入不仅仅停留在语言上,更是身体力行。在选拔赛中,莫兰特顶着时差上演高难度扣篮,最大限度地释放个人能量。他的这种投入和反馈,呼应了“Make Them Watch”的主题,不再只是海报上的口号,而是本次中国行最鲜明的情绪标识。
现场观众的高能瞬间被有效记录和传播,形成品牌的长线价值。例如在训练营中,一个球员接到莫兰特的空接传球完成上篮后,与相隔半个球场的莫兰特同时做出标志性庆祝动作,成为训练中最具感染力的画面之一。
腾讯体育作为联合记录者,以短视频、纪录片、人物访谈等多种形式贯穿全程,增强了内容的完成度,也使品牌、球员、用户三者之间的关系被更清晰地建构出来。这种传播机制提升了品牌声音的真实感,形成了去中心化传播中的“多点共振”。
莫兰特的中国行活动内容在社交平台上形成了极强的自然转发与自发剪辑热度。多条短视频在平台上获得百万级播放量,球员采访语录和训练画面也在篮球垂类账号中完成裂变式传播。从品牌的角度看,此次中国行不仅让莫兰特的个性和故事被更多人看见,更为球星中国行提供了一种更具沉淀力的内容范式。
中国行不再以“围观”作为最终目的。因为真正被记住的,是那些用户愿意讲述出来的场景,是那些球员和观众在参与之后还能反复回想的时刻。这些时刻中,莫兰特的高投入和强反馈被清晰记录下来,话题更是登上热搜,得到了全网范围内的关注。耐克品牌通过此次中国行活动,成功地将品牌精神真正落地,并在当代传播结构下被记住、被讲述。
上一篇
申花引援李可,蓉城租借多特神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