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启示
江苏盛况——足球赛事如何引领文化新风潮
近期,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异军突起,成为足球界乃至整个文体领域的焦点话题。短短三周的开赛时间,便以场均近万名观众、网络话题播放量超亿的盛况,成为现象级IP。在端午节期间,更是持续霸榜热搜,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纷纷进行报道。“苏超”不仅点燃了全民的体育热情,更照亮了影视业破局的前行之路。
“苏超”的成功绝非偶然,它是地域文化基因巧妙运用、全民参与机制有效构建、玩梗式传播策略的成功、产业联动与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的必然结果。赛事以城市命名各球队,使球场成为江苏十三座城市文化、精神与实力的比拼擂台。这种将城市荣誉与足球激情相结合的机制,大大增强了球员的使命感和球迷的归属感。借助自媒体热梗的情绪铺垫和亲民化的官方报道,“苏超”话题迅速破圈,广受关注。
同时,“苏超”注重群众参与与情绪共鸣。以“草根球员”的真实故事为引,让体育精神突破竞技边界,吸引了大量民众的关注和参与。政府与专业运营的“双轮驱动”也是关键因素。政府通过政策引导与资源整合为赛事注入公信力与发展动力,而专业运营团队则构建了商业化运作体系,从赛事包装、品牌营销到数据运营,均对标职业联赛标准,确保了赛事的可持续发展。
“苏超”模式为影视业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共情力源自对地方文化基因的深度激活。各球队所代表的城市文化是赛事独特魅力的源泉。影视业亦可深挖不同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影视作品,从而为观众带来新鲜的视听体验,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此外,“苏超”的火爆离不开群众的积极参与,这为影视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影视创作应由“作者表达”转向“社群共建”,借鉴“苏超”的“半职业化”定位,开放创作环节,让影视制作过程成为一场全民共创的文化实践。
在商业化运作方面,“苏超”的专业运营团队构建了多产业联动的体系,东道主城市如宿迁和常州也开展了多元化的“流量”运营与“留量”经营活动。常州开启了“全城宠客”模式,提供一系列服务与活动,而宿迁则在赛场周边打造特色市集,吸引优质商家入驻,推出系列活动回馈球迷。这些做法为影视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即专业运营和产业协同是关键。
影视业在借鉴“苏超”经验时,需从项目策划到宣传发行的各个环节进行精细化运作。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观众需求和市场趋势;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制作质量;利用多种媒体平台和营销手段提高作品知名度。同时,推进文旅融合,拓展IP影响力。
总之,“苏超”的成功为影视业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方向。两者在挖掘特色、鼓励参与、专业运营和产业融合等方面虽有所不同,但共通之处颇多。影视业如能从中汲取灵感,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创新和实践,定能在未来取得更好的发展。
投稿及合作请联系邮箱:[zongyiweekly@163.com]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共同分享这一文化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