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草皮“苏超”赛场表现如何?
在扬子晚报网7月8日的报道中,当您为“苏超”比赛欢呼呐喊时,或许未曾注意到足球场上那片不起眼的小草。这些看似平凡的草,却拥有着非凡的实力。它们在高温高湿的天气中顽强生长,承受着球员们的重踩重压,从颜值到实力,无一不达标。每一片绿茵背后,都隐藏着数十年选育历程的辛勤付出。
在南京中山植物园,科研人员们自主选育的草品种已经存在多年。几年前,这些草种开始被用于宜兴市体育中心的足球场。此次“苏超”赛事中,它们为比赛提供了一个“耐践踏、易修复、低维护”的绿色舞台。这不仅是对球员们的保障,更是对绿色环保理念的践行。
宜兴市体育中心在5月25日见证了无锡队与苏州队的激烈比拼后,为了更好地备战“苏超”,为运动员们提供更加优质的运动环境,从6月开始进行了改造升级工作,包括顶棚钢结构、公共卫生间、赛事照明系统等多个方面的提升。这不仅仅是场地硬件的升级,更是对赛事质量的全面追求。
在体育赛事中,草坪已经成为决定场地质量与赛事体验的关键因素。劣质草坪不仅会影响球员们的发挥,甚至可能引发运动伤害。一个好的足球场草坪,其耐践踏性必须远超普通草种,即使在经过踩踏后也能立即回弹如初。
虽然我国拥有全球最丰富的暖季型草坪草种质资源,但长期以来,大部分足球场使用的仍是20世纪60至80年代从美国引进的草种。这些进口草种虽然一度符合国际标准,但在我国特殊的气候和使用条件下,往往表现出适应性差、寿命短、维护成本高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品种大多涉及到高昂的专利费用,使得我国草坪产业长期“养在别人的草皮上”。数据显示,我国市场对进口草种的依赖度依然高达90%。因此,“自主可控”的草坪育种与推广已经成为草坪科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南京中山植物园的草业科学组负责人郭海林介绍道,自1993年起,植物园便开始广泛收集国内外暖季型草坪草种质资源。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他们成功培育出“苏植”系列杂交结缕草等新品种。这些草坪草不仅美观,而且具有极强的抗性稳定性。至今,他们已成功选育出11个国家审定新品种,实现了我国在杂交狗牙根和杂交结缕草国家级品种审定上的突破。
这些足球场草坪草不仅耐践踏,还拥有超强的恢复生长能力。郭海林表示,植物园的科研人员通过多年潜心研究,培育出多个耐践踏的草坪草新品种,如阳江狗牙根、“苏植7号”结缕草等。这些新品种在江苏、上海、浙江、四川等地的专业足球场、校园球场、青奥会、中超联赛等重大赛事的比赛场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多次获得国际足联和亚洲足联的“免检场地”认证。这些国产草品种的成功选育和应用,不仅提升了我国草坪科技的水平,更让中国草坪成为了国际舞台上的“绿色名片”。
综上所述,我国在草坪育种与推广方面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不仅是对绿色环保理念的践行,更是对我国草坪科技自信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