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前国脚怒斥:薪资过低,再降无人踢!已降至日韩三分之一!

来源: 24直播网

本文内容基于权威信息来源,所有信息均经过核实。具体参考文献详见文末。

“国足的薪资问题,已经到了不能再降的地步,否则恐怕真的无人愿意再踢足球。”这句话背后,是中国足球所面临的严峻现实。

曾经在亚洲足球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队,如今却沦落到了亚洲三流甚至四流的水平。中国国家足球队的表现令人大失所望。首战以0:7惨败给日本队,随后又以0:1不敌印尼队,这样的成绩让人痛心疾首。

前国脚徐亮深知球员们的艰辛,对他们的薪资待遇感到不平。他直言不讳地指出,现在国足的收入远不及日韩球员的三分之一。那么,究竟国足的薪资水平如何?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成为了球迷口中的“众矢之的”呢?

近年来,中国足球的薪资曲线急速下滑。据徐亮在直播中提到的数据,日本顶级球员的年薪高达1750万人民币,韩国顶尖球员的年薪也在740万左右,而中超本土球员的税前顶薪却已经被压缩至500万。这种剧烈的波动反映了中国足球从高峰到低谷的转变。

回顾2018年,广州恒大以天价签下外援,并提供优厚待遇。然而好景不长,自2019年底开始,足协实施了限薪政策,国内球员的顶薪被限制在1000万元以内。此后三年内,限薪措施连续升级,本土球员顶薪降至500万,国脚的特殊待遇也被取消。

到了2022年,随着国足在越南兵败引发的舆论风波,顶薪进一步下调至税后约160万。而到了2023年,外援年薪也同步减半至税前200万欧元。仅仅三年时间,中超顶薪就跌入了谷底,缩水超过三分之二。替补球员的月薪仅在2-5万之间,中甲主力甚至不足万元。许多球员退役后只能转行进入体育培训班谋生。

徐亮痛心疾首地表示:“踢到30多岁就退役了,接下来的半辈子该怎么过?如果你是家长,还会让孩子选择踢球吗?”降薪并非孤立现象,它与国足的战绩息息相关。

在2022年大年初一,国足以1:3输给越南队后,降薪问题愈发凸显。球迷们在网络上流传着“输完越南输泰国,再不降薪输老挝”的调侃。而在最近的比赛中,国足以更加惨淡的成绩引起了公众的愤怒和失望。

除了薪资问题外,中国足球还面临着青训体系的恶性循环。尽管徐亮担忧低薪会摧毁青训体系,但更深层次的问题是选材范围的狭窄和基层教练的处境堪忧。在中国14亿人口中,注册球员的数量仅约53万人,远不及一些欧洲小国。而基层教练的月薪普遍较低,远不如大城市外卖员的收入。这些情况导致中国足球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低质量的青训造就了竞争力不足的球员,球队成绩差引发了降薪潮,而降薪又使得家长们更加不愿意让孩子涉足足球领域。

面对整个系统的崩塌,单谈薪资问题已经失去意义。足协在2025年初启动了“管办分离”改革方案将联赛运营权移交给俱乐部联盟自身则专注于国家队建设和青训工作。这一举措是对过去几十年体制的一次深刻反思和尝试改革也引起了外界的普遍关注和期待。

除了足球界的改革外还需要从更深远的角度思考中国足球的发展。根据《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计划到2025年前建成5万所足球特色学校将足球纳入素质教育框架等措施的实施都在逐步推动中国足球的发展和进步。或许国足更衣室的柜子里还存放着金元时代的名牌包但门外的世界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降薪带来的阵痛或许正是中国足球重生的契机当虚火逐渐退去真正的热爱才会破土而出。毕竟球迷真正期待的并不是账本上的平衡而是终场哨声响起时能够自豪地唱响国歌的那个瞬间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期望与呼唤——让中国足球重振雄风再现辉煌!

信息来源于:新华社、扬子晚报、中网资讯等相关权威信息来源进行综合整理与归纳具体参考文献详见各来源机构的报道或官方发布的信息以供进一步查阅与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