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场均低分,DNP后离队,快船首人恐遭NBA遗弃!
北京时间2025年5月4日,一场抢七大战在北京上演,快船队在激烈的比赛中以101-120不敌掘金队,以总比分3-4失利,首轮即告止步。这场比赛中,前全明星球员本·西蒙斯的季后赛表现令人扼腕叹息。
在这场关键对决中,西蒙斯的表现堪称灾难。他的上场时间仅为场均8.4分钟,贡献微薄的0.8分、1.4个篮板和0.8次助攻,投篮命中率更是低至33.3%。更令人惊讶的是,他在G6和G7两场关键比赛中被泰伦·卢直接弃用,可谓是在季后赛的舞台上彻底沦为“隐形人”。
回想常规赛时期,当西蒙斯加盟快船时,他曾一度被寄予厚望。在篮网时期,他虽未展现出惊人的得分数据——场均6.2分、5.2个篮板和6.9次助攻——但他的防守能力和组织能力还是被看作是快船替补席的重要补强。然而,现实却给了人们狠狠一击。在为快船出战的18场常规赛中,他的场均数据仅为2.9分、3.8个篮板和3.1次助攻,投篮命中率也仅为43.4%,进攻端几乎没有存在感。
泰伦·卢的弃用并非偶然,而是源于西蒙斯无法解决的三大顽疾。首先是他在进攻端的“黑洞效应”。整个职业生涯中,他的三分球命中率仅为13.9%,每当他上场,对手几乎都采取五防四的战术来防守快船。其次是防守端的“退化失控”。数据显示,当西蒙斯在场时,快船每百回合多丢12.3分,防守篮板率下降9%,他成为了对手冲击内线的“绿色通道”。
经过这一赛季的尝试后,快船几乎不可能再留下他。下赛季他将成自由球员,但市场行情已跌至冰点。多数NBA高管认为他最多只能签下老将底薪合同,甚至可能无人问津。
西蒙斯的陨落为NBA敲响了警钟。这不仅仅是关于技术和数据的讨论,更多的是关于心理素质和职业态度的问题。他的故事提醒人们:心理素质决定了一个球员的上限;技术短板则可能是致命的。西蒙斯的故事是职业体育中最残酷的“逆淘汰”样本。他用7年的时间从“能防五个位置的未来之星”变成了“攻防两端的累赘”。这108万底薪和DNP待遇是NBA对“拒绝进化球星”的最直白惩罚。
如今年仅29岁的西蒙斯若不能在休赛期重塑投射能力并证明自己的健康状态,恐将步上“无球可打”的后尘。他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无疑给其他球员和球队敲响了警钟——不进则退,只有不断进步才能在竞争激烈的NBA立足。